一级无码毛片,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中文,欧美一级免费欧美精品,国产一级无码视频九九九,伊人98在线观看网,免费看美日韩黄色大片,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-亚洲性夜在线观看
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> 首頁 > 頭條 > 正文

探訪糧食生產一線:新技術帶來生產方式新轉變

——聽新“麥客”說說心中的喜和盼

2018-06-25 09:13:00   

6月15日,收割機在河北省永清縣李家口村的麥田里收獲小麥。

編者按:眼下正值“三夏”大忙時節(jié)。這個豐收的季節(jié),也是對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次檢驗。今年麥收一線,綠色三夏、質量三夏成為突出亮點,農業(yè)信息化、跨區(qū)機收等新技術帶來農業(yè)生產方式的新轉變。夏糧收獲順不順,農民有啥新期盼?帶著這些問題,記者深入糧食生產一線進行探訪。

新變化:機械化全托管,“三夏”正在變“兩夏”

河南省太康縣,收割機在麥田飛奔,金黃的麥粒帶著陽光的味道,從出糧口傾瀉而下,收購的大卡車就等在地頭。同樣,在潁淮大地,農民埋頭割麥的場景基本也看不到。

豐收的小麥順利歸倉,太康縣符草樓鎮(zhèn)種糧大戶李順昌笑得燦爛。他家種了500多畝的高筋優(yōu)質小麥“新麥26”,今年畝產900多斤。“今年普通小麥每斤1.05元,我與中糧、益海糧油集團簽訂了合同,每公斤高出市場價2角錢。”

俗話說:麥收有五忙, 割拉碾曬藏。“以前麥收要忙半個月,現(xiàn)在只要花半天時間。”安徽省阜陽市寧老莊鎮(zhèn)申莊村63歲的老農劉朝文說,小麥快成熟時,就有熟悉的農機手打來電話,約定收割時間。“全自動收割,每畝地60塊錢。每畝地再加20塊,就把收好的小麥送到家。”

農機手就是人們俗稱的“麥客”。不過,新“麥客”們的工具早已不再是鐮刀。記者見到麥客劉加林時,他兩部手機響個不停,一會兒安排作業(yè)路線、調度機器,一會兒和各地的經紀人約定時間。

45歲的劉加林是阜陽市潁泉區(qū)家林農機合作社負責人。每年三四月份,劉加林就開始給各地的經紀人打電話。哪里收割的價格高,哪里還有盲區(qū),各地小麥啥時候成熟?摸清楚情況后,再擬定行進路線,并約定收割時間、大致的畝數(shù)。

“以前是農民搶農機,現(xiàn)在是農機搶農民。”劉加林說,“前些年由于各地大型小麥收割機較少,每到麥收時節(jié),各家各戶總為找不到收割機而犯愁,我們的收割機到村里后,不把這個村幾千畝地的小麥收割完,農民都不會放我們走。”

農機保有量越來越高,倒逼“麥客”服務質量改善。劉加林舉例說,農民希望收割時麥茬留得低,方便種下一茬莊稼,農機手希望麥茬留得高,這樣省油。“以往活多收割機少,屬于賣方市場,麥茬留得到膝蓋;現(xiàn)在收割機過剩,麥茬留得越來越低,只到腳踝。”

“我的地,你來種;你收費,糧歸我。”近年來,全產業(yè)鏈社會化服務公司興起,不僅讓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,還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。寧老莊鎮(zhèn)申莊村56歲的農民張金備,去年把41畝土地托管給了當?shù)匾患肄r社,每畝只需要繳納400元,就可享受翻田、播種、施肥、噴藥、除草、收割、烘干等服務,從種到收都不用操心。

“打了糧食賣了錢,扣除托管費用,收入全歸自個兒。”申莊村村主任丁啟仕說,“村里約有4400畝土地,已經托管了2500畝,不用流轉土地,依然達到了規(guī)模經營的效應。”

據農業(yè)農村部統(tǒng)計,今年全國參加“三夏”作業(yè)的農機服務組織預計超過5.5萬個,機手超過180萬人,截至6月19日,全國冬小麥機收水平達到95.5%,8個小麥主產省機收、機播服務面積超過1.7億畝。全程機械化特點明顯,各地主推“一條龍”作業(yè),在搶收小麥的同時,玉米機播隨即展開,夏收、夏種、夏管這“三夏”正在變成“兩夏”。

新賬本:暢綠色通道、增農機補貼,競爭激烈但仍有錢賺

小麥成熟由南向北有時差,每到夏收季節(jié),劉加林就帶隊前往湖北,然后一路向北向東,經河南、安徽進入山東,一直收至天津一帶,大約要忙碌25天。近幾年收割機多了,他的收益跟著降低不少。“以前是連軸轉,現(xiàn)在只能干大半天的活。”劉加林說,“好在還有很多老主顧,算了算,今年平均每臺大型收割機賺兩萬多元。”

競爭越來越激烈,但“麥客”享受的公共服務也越來越豐富。今年“三夏”開始前,農業(yè)農村部印制的30萬張農機跨區(qū)作業(yè)證免費發(fā)放到機手。開通農機綠色通道,跨區(qū)作業(yè)的聯(lián)合收割機、插秧機繼續(xù)享受免費通行政策。在農機用油集中地,相關企業(yè)建立了用油保供機制。

劉加林說:“以往每到夏收季節(jié),農機用油緊張,有的加油站就會限量,個別加油站還會漲價,現(xiàn)在都敞開供應了。”在阜陽,當?shù)刂惺推髽I(yè)還對農機手發(fā)放“農機優(yōu)惠卡”,每升油可享受3毛錢的優(yōu)惠;還成立送油小分隊,對沒有加油站的邊遠鄉(xiāng)鎮(zhèn),開展送油上門活動。

除此之外,農機補貼力度也在加大,促進了農業(yè)生產性服務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太康縣農機局局長廖生介紹,縣里用足250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,鼓勵農民購買先進農機,對秸稈還田機、秸稈打捆機、免耕施肥播種機等機械實行優(yōu)先補貼、敞開補貼。

太康縣五里口鄉(xiāng)劉莊村的“麥客”劉雷,是一個“農機大戶”。他從1997年開始購買使用農機,20多年來,他買進大型農機30多部,現(xiàn)有東方紅、歐豹拖拉機3部,小麥收獲機1臺,旋耕機1部,秸稈還田機1部……說起從種到收的全套裝備,劉雷如數(shù)家珍,他每年農機作業(yè)服務純收入12萬多元。

“這些年多虧了好政策,我買的30多臺大型農機中,享受到國家補貼90多萬元,大大降低了成本。”劉雷告訴記者,“我每年開展跨區(qū)作業(yè),從湖北到河南南陽,再到周口淮陽、河北保定,作業(yè)5站下來,過路過橋全部免費,幾年下來,光這一項就節(jié)省5萬元。”

劉雷給算了一筆收入賬:6月4日他的一臺小麥收割機作業(yè),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10點,共收獲小麥160畝,每畝收費50元,毛收入達8000元,除去燃油費1280元(每畝8元),當天純收入6700多元。“現(xiàn)在市場競爭激烈,但只要好好干,仍有錢賺。”

新期待:加大農技農藝融合,給予精準作業(yè)補貼

跨區(qū)機收是我國農業(yè)機械化的創(chuàng)舉,解決了小地塊與大生產之間的矛盾。從實踐看,雖然聯(lián)合收割機總量充足,但受供需不暢、不利天氣等影響,在途時間長,調度指揮難,高峰期仍有局部地區(qū)缺機情況。

發(fā)展“互聯(lián)網+農機”,促進智慧麥收。近年來,各地通過“農機直通車”、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,科學調度農機作業(yè),有效促進供需對接。

許昌市農業(yè)機械管理局負責人介紹,今年麥收前,市里新裝智慧農機終端600臺,安裝終端的收割機達到2400臺,信息化覆蓋率接近40%。定位導航、呼叫聯(lián)動、測畝計產,農民通過手機下單,就可以訂購收割服務。

襄城縣萬邦農機合作社,137臺收割機安裝了智慧終端,理事長張延峰說:“這兩年,我們從南陽的淅川干到邯鄲的魏縣,夜里趕路多,有導航特別方便,一點兒冤枉路都不用走,哪兒有加油站還標得清清楚楚。一路麥收,再沒有人工量過地,機器測畝非常準,從沒和老百姓起過爭執(zhí)。”

許昌還推出“滴滴農機”手機APP。農民掃描二維碼下載安裝后,可以非常方便地尋找到附近3公里、4公里、5公里的聯(lián)合收割機,通過一鍵呼叫、一鍵導航,能夠迅速與農機手取得聯(lián)系,自主對接機械,實現(xiàn)快捷收割。

此外,麥收也是農業(yè)向綠向優(yōu)轉變的重要一環(huán),新的農業(yè)生產方式對農機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“從目前看,節(jié)水、控肥、控藥是個大趨勢,這就要求農機手不僅要懂收割技術,還要懂一定的農藝、農化技術。”阜陽市農機局副局長謝金明說,這需要整合各類項目資源,加大對職業(yè)農機手的培訓教育力度,加快推進農業(yè)技術融合,真正提高土地產出率、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。

新型農機作業(yè)也盼望獲得更多政策支持。太康縣農機推廣站站長李元偉表示,希望在農機購置補貼的基礎上,增加對土地深耕的作業(yè)補貼,以進一步提高土壤肥力,減少土壤板結。

放眼全國,秸稈打捆機、無人植保機、免耕播種等新型高效機械的普及應用,正在助推實現(xiàn)“綠色三夏”。據初步統(tǒng)計,河南、安徽、山東等地秸稈離田還田率超過90%。各地助推夏糧機收、秸稈處理和秋糧種肥同播“一條龍”作業(yè),力爭“成熟一畝,收獲一畝,播種一畝”,加快收種銜接效率。  (來源:人民日報)

編輯:任靜

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(lián)系電話:029-87031703 www.olinedb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