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8-15 08:49:07 中國農網
本網訊(記者 陳顯萍)“稻花香里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”,日前,記者走進河南省孟津縣會盟鎮(zhèn)扣馬村張五奎創(chuàng)辦的黑斑蛙養(yǎng)殖場,就領略了這詩詞里的美景佳音,只見一行行碧綠的水稻之間,撲通撲通跳躍的黑斑蛙此起彼伏,高低相向的蛙鳴聲不絕于耳。
稻田間自由自在的黑斑蛙 馬紹磊 攝
今年64歲的張五奎,是扣馬村里有名的“精明人”和走南闖北見過“世面的人”。近幾年來,一直在外地幫助朋友料理事情,期間他了解到,黑斑蛙餐飲市場消費的火爆,帶動了龐大的養(yǎng)殖市場。在深圳黑斑蛙價格高到25元每斤,且供不應求。種莊稼干農活出身的他,便對黑斑蛙養(yǎng)殖起心動念了。于是他回到家鄉(xiāng),先后深入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黑斑蛙養(yǎng)殖基地實地取經,經過幾個月的學習、考察,詳細掌握了黑斑蛙的相關養(yǎng)殖技術。
今年初,他結合本地稻田面積廣,水資源豐富,非常適合稻蛙共生的特點,在向有關部門申報經營許可證和馴養(yǎng)許可證后,流轉村民稻田地60畝,建起了占地35畝的“水稻+黑斑蛙”種養(yǎng)培育基地。并于5月初,從湖北引進優(yōu)質黑斑蛙幼苗80萬尾,投放到稻蛙養(yǎng)殖池中 。如今,經過三個多月的科學培育,小蝌蚪已長成大青蛙,正自由自在水稻間嬉戲跳躍,成活率達50%以上,高于其它黑斑蛙養(yǎng)殖地區(qū)。
稻田里嬉戲跳躍的黑斑蛙 馬紹磊 攝
記者在現場看到,35畝稻田被切分成多塊長條區(qū)域,區(qū)域中間長著碧綠的稻苗,稻苗四周挖了一圈淺淺的水溝,水溝向外連著田埂。張五奎投喂飼料后,起初只是零星幾只“貪吃”的黑斑蛙從稻苗叢中跳出來,緊接著,黑斑蛙成群結隊地撲向飼料,不一會兒就爬滿了田邊的投食板,整個田塊“呱呱呱”的叫聲此起彼伏。大約過了10多分鐘,飽餐一頓的黑斑蛙或“撲通”一聲跳回水中嬉戲,或返回稻苗下納涼“消食”。
張五奎和他的黑斑蛙 馬紹磊 攝
“我養(yǎng)的這批黑斑蛙,由于水質酸堿度適中,不僅生長得快,而且個頭均勻、色澤艷麗,八月份進入上市期,蛙平均重量在5兩左右。”張五奎介紹說,養(yǎng)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建好天網和圍網,預防鳥類和蛇鼠等天敵侵害。同時,要把握好蛙苗的投放密度,1畝地只可投放5—6萬尾,這樣才能達到水稻和黑斑蛙的平衡狀態(tài)。
夏天熱,水稻可以給黑斑蛙提供一個遮陽避暑的地方,張五奎就把稍大些的黑斑蛙投放到設有圍網的大稻田里,實現稻蛙共生。黑斑蛙不僅可以幫助水稻清除蟲害和草害,蛙糞則是促進稻谷生長的有機肥。同時,黑斑蛙喜歡在水稻之間跳躍,這個過程,雜草被壓倒了,土壤疏松了,水稻根部也實現了通風,減少了疾病的發(fā)生。
張五奎在稻田間給黑斑蛙喂食 馬紹磊 攝
“蛙稻生態(tài)立體種養(yǎng)模式,周期短、見效快,大幅減少化肥和農藥用量,既能實現農業(yè)綠色化生產,也能有效提高農田利用率,實現蛙稻雙收。”張五奎微微一笑,扳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說,今年,他是從河南省農科院引進的優(yōu)質水稻,預計畝產稻子1200斤,上市的黑斑蛙,市場行情是每公斤40元以上,每畝地刨去各項成本投資,總收益遠遠超出了單一化生產。真正實現了從生態(tài)種養(yǎng)中蹚出一條致富路。
會盟鎮(zhèn)是洛陽地區(qū)少有的魚米之鄉(xiāng),優(yōu)質水稻面積達1萬多畝,發(fā)展蛙稻共生前景廣闊,明年,張五奎準備把蛙稻種養(yǎng)面積擴大到300畝,進一步培育和延伸“稻田+黑斑蛙+泥鰍”的生態(tài)立體種養(yǎng),為當地8000多戶蹈農提供示范引領,逐步形成“穩(wěn)糧、增效、綠色、生態(tài)”為一體的綜合種養(yǎng)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