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1-24 10:04:09
紅尖椒皴皮
長茄裂果
初冬時節(jié),氣溫驟降,棚室環(huán)境發(fā)生變化,此期若農時管理跟不上,蔬菜很容易出現一些生理性病害,如葉片卷曲、發(fā)紫,果實皴皮、轉色不良等,菜農應靈活調整管理,確保棚內溫濕度緩慢變化,給蔬菜預留一定的緩沖時間。
近期高發(fā)的生理性病害
葉片上卷。這常見于生長前期的黃瓜,為了抑制黃瓜徒長,菜農會采取降低夜溫的辦法。黃瓜正常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-32℃。當低于10℃時,黃瓜生長變慢,低于5℃時,會受到冷害,低于0℃時,會受到凍害。而有的菜農會將夜溫降至5℃左右,使得黃瓜呈現出輕微冷害癥狀,中上部葉片上卷。
嫩葉及果實發(fā)紫。這在茄果類蔬菜上較為常見,尤其是拱棚末期的蔬菜上表現更為明顯。植株具體表現為:莖稈、果實上有紫色的條狀斑,病斑不規(guī)則。受害植株主要集中在棚室風口下及前臉處,由此可以判定為低溫影響磷吸收所致。
果實皴皮或開裂。無論是茄果類蔬菜還是瓜類蔬菜,都容易出現皴皮和裂果的情況。這樣的果實商品性差,還打開了致病菌侵染的門戶。此期晝夜溫差較大,當棚內濕度大、夜間溫度較低時,果面上容易存積露水,次日,突遇通風后的冷風,幼嫩的果皮便容易出現皴裂或開裂的情況。
果實轉色不良。以番茄為例,影響其轉色的因素很多,其中,溫度是首要因素。番茄轉色是因為其中的葉綠素分解后合成番茄紅素,當番茄紅素足夠多時才會轉色。合成番茄紅素所需的適宜白天溫度為18-27℃,適宜的晝夜溫差為10℃,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于番茄紅素的合成,且需要10-12個小時的光照時長,散射光最好。
優(yōu)化管理確保棚內溫濕度適宜
當下,保溫與通風、保濕與降濕已經上升為日常管理中的兩大主要矛盾。對此,菜農應靈活調整管理,并配合相關設施,確保溫濕度適宜且要緩慢變化。
保溫與通風。低溫季節(jié),做好棚室保溫工作是首要的,保溫時間長,通風時間則會變短。冬季天氣晴好時,棚溫升高快,地溫升高慢,若通風時間過晚,地溫和棚溫的溫差大,此時的植株地上部分呼吸、蒸騰作用加劇,但由于地溫偏低持續(xù)時間長,根系活性差,短時間內無法吸收足夠的水肥供應植株,長此以往,植株很容易出現異常,如植株生長緩慢、生長點葉片變小、發(fā)紫等。那么,菜農在管理中,應稍早一點進行通風,先開小風口,起到排濕、補充二氧化碳,延緩棚溫快速回升的作用;隨著棚溫的進一步升高,再逐步拉大風口,這樣既能促進地溫的快速回升,又能確保棚溫緩慢升高,給蔬菜預留出充足的緩沖時間。
伴隨著保溫被的下放,棚室保溫能力大大提升。晴好天氣時,若及早下放保溫被,夜溫容易偏高;而有的菜農會稍晚些下放保溫被,確保夜溫適宜。但有的會故意降低夜溫來調節(jié)植株長勢,但幅度不可過大,避免出現冷害。
保濕與降濕。保溫時間長,通風時間短,棚內濕度會增加,這是低溫季節(jié)果實皴裂或開裂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近年來,部分棚區(qū)的地下水位上升,土壤濕度較大,其中水分持續(xù)蒸發(fā),使得棚內濕度居高不下,果實皴皮現象頻發(fā),喜濕性病害也呈高發(fā)勢態(tài),如當前大小黃瓜、櫻桃番茄、長茄等皴皮、裂果的較多,霜霉病等也發(fā)生嚴重。對此,有的菜農為減少土壤水分蒸發(fā),降低棚內濕度,采取全棚覆蓋地膜的辦法。該法確實讓棚內濕度有所下降,但卻由此產生了一個新的矛盾問題,那便是土壤濕度較高,不利于根系的生長及活動。那么,如何緩解呢?一是通過澆小水、延長澆水間隔的辦法來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。二是沖施復合微生物菌劑,起到生根促根、優(yōu)化土壤微生態(tài)、構建根系的保護壁壘等作用,確保根系健壯、活性強。